本節的Google Cloud 部署架構指南說明混合式部署架構,並提供用途範例,以及討論設計考量。
在以混合式部署原型為基礎的架構中,應用程式的部分元件會部署在 Google Cloud,其他部分則會在內部部署環境中執行。
用途
以下各節提供使用案例範例,說明混合式部署原型是適當的選擇。
地端應用程式的災難復原 (DR) 站點
對於您在內部部署環境中執行的重要業務應用程式,您可以將資料備份到 Google Cloud ,並在雲端維護副本,如下圖所示。備份頻率以及副本是否需要處於作用中或被動狀態,取決於復原時間目標 (RTO) 和復原點目標 (RPO)。如果內部部署應用程式因計畫內或計畫外事件而停機,您可以啟動 Google Cloud 中的副本,將應用程式還原至正式環境。
在內部部署環境中開發雲端應用程式
如果應用程式在 Google Cloud中執行,您可以將開發環境保留在內部部署環境,並使用 CI/CD 管道將更新推送至雲端,如下圖所示。這個架構可讓您控管開發活動,同時享有Google Cloud 在擴充性、成本最佳化和可靠性方面的優勢。
運用雲端功能強化內部部署應用程式
Google Cloud 在許多領域提供進階功能,包括儲存空間、人工智慧 (AI) 和機器學習 (ML)、大數據和分析。混合式部署原型可讓您使用這些進階Google Cloud 功能,即使是您在內部部署執行的應用程式也適用。以下是這類功能的範例:
- 為內部部署應用程式提供低成本的無限量雲端封存儲存空間。
- AI 和 ML 應用程式,用於處理內部部署應用程式產生的資料。
- 使用 BigQuery 進行雲端資料倉儲和分析程序,處理從地端資料來源擷取的資料。
- 雲端爆量,在內部部署應用程式的負載達到尖峰容量時,處理溢出的流量。
下圖顯示混合拓撲,其中內部部署應用程式的資料會上傳至 Google Cloud。資料分析師可使用Google Cloud的進階 AI、機器學習、大數據和分析功能,分析上傳的資料。
分層混合拓撲
在這個拓撲中 (有時稱為「分割堆疊部署」),應用程式的前端位於 Google Cloud,後端則位於內部部署環境。前端可能包含負載平衡、CDN、DDoS 防護和存取政策等功能。如以下圖表所示,前端會將流量傳送至內部部署後端進行處理:
如果應用程式在全球各地都有使用者,但後端必須位於單一受控環境中,就適合採用這種架構。這個應用實例的變化版本是在地端執行前端,並在Google Cloud中部署後端。
更多資訊
如要進一步瞭解混合式部署原型背後的原理和用途,請參閱「使用 Google Cloud 建構混合式和多雲端架構」。
設計須知
建構以混合式部署原型為基礎的架構時,請考量下列設計因素。
從內部部署系統連線至雲端網路
如要在內部部署環境與 Google Cloud中的資源之間進行有效率的網路通訊,您需要可靠且安全的網路連線。如要進一步瞭解 Google Cloud提供的混合式連線選項,請參閱「選擇網路連線產品」。
設定難易度和作業複雜度
與只使用 Google Cloud的架構相比,設定及運作混合式拓撲需要更多心力。如要運作這個拓撲,您需要以一致的方式管理內部部署和Google Cloud 環境中的資源。
多餘資源的費用
混合式部署的成本可能比僅限雲端的部署更高,因為資料可能需要在內部和雲端重複儲存。此外,部分多餘的資源可能未充分利用。建構以混合式部署原型為基礎的架構時,請考量資源的整體費用可能較高。
範例架構
如需使用混合式部署原型架構的範例,請參閱「使用 Google Cloud 建構混合式和多雲端架構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