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ell-Architected Framework:安全性、隱私權和法規遵循支柱

Last reviewed 2025-02-05 UTC

Google Cloud Well-Architected Framework 的「安全性、隱私權和法規遵循」支柱提供相關建議,協助您設計、部署及運作雲端工作負載,同時滿足安全性、隱私權和法規遵循需求。

本文旨在提供實用洞察資訊,滿足各種安全專業人員和工程師的需求。下表說明這份文件的目標對象:

目標對象 本文件提供的內容
資訊安全長 (CISO)、業務部門主管和 IT 經理 這個一般架構可協助您在雲端建立並維持卓越的安全性,全面掌握安全領域的狀況,進而做出明智的安全性投資決策。
安全架構師和工程師 設計和營運階段的關鍵安全做法,有助於確保解決方案的設計兼顧安全性、效率和可擴充性。
DevSecOps 團隊 提供整合全面性安全控管機制的指引,協助您規劃自動化作業,打造安全可靠的基礎架構。
法規遵循主管和風險管理人員 遵循重要安全性建議,以有條不紊的方式管理風險,並採取安全措施,確保符合法規遵循義務。

為確保工作負載符合安全性、隱私權和法規遵循規定,貴機構的所有利害關係人都必須採取協作方式。 Google Cloud 此外,您必須瞭解雲端安全是您與 Google 共同的責任。詳情請參閱「Shared responsibilities and shared fate on Google Cloud」。

這個支柱的建議會依核心安全原則分組。每項原則建議都會對應到一或多個雲端安全性的重要部署重點領域,這些領域對貴機構可能至關重要。每項建議都會著重說明如何使用及設定Google Cloud 產品和功能,以提升貴機構的安全防護能力。

核心原則

這個支柱中的建議會依據下列安全核心原則分組。這個支柱中的每項原則都很重要。視貴機構和工作負載的需求而定,您可能會選擇優先採用特定原則。

  • 採用融入安全考量的設計: 從應用程式和基礎架構的初始設計階段開始,整合雲端安全性和網路安全考量。 Google Cloud 提供架構藍圖和建議,協助您套用這項原則。
  • 實行零信任機制: 採用「絕不輕信,一律驗證」方法,根據持續驗證的信任度授予資源存取權。 Google Cloud 支援這項原則的產品包括 Chrome Enterprise Premium 和 Identity-Aware Proxy (IAP)。
  • 實作「提早測試」的安全性原則: 在軟體開發生命週期的早期階段實作安全性控管措施。 在系統變更前避免安全缺陷。在系統變更提交後,盡早、快速且可靠地偵測及修正安全錯誤。 Google Cloud 透過 Cloud Build、二進位授權和 Artifact Registry 等產品支援這項原則。
  • 實施先發制人的網路防禦措施: 採取主動式安全防護做法,實施強大的基本措施,例如威脅情報。這種做法有助於奠定基礎,進而更有效地偵測及因應威脅。Google Cloud的多層安全控管措施符合這項原則。
  • 以安全且負責任的方式使用 AI: 以負責任且安全的方式開發及部署 AI 系統。這項原則的建議與 Well-Architected Framework 的 AI 和機器學習觀點,以及 Google 的安全 AI 架構 (SAIF) 指引一致。
  • 運用 AI 提升安全性: 透過 Gemini in Security 和整體平台安全防護功能,運用 AI 功能改善現有的安全系統和程序。運用 AI 做為工具,提高補救作業的自動化程度,確保安全衛生,讓其他系統更加安全。
  • 滿足法規、法規遵循和隱私權需求: 遵守產業專屬法規、法規遵循標準和隱私權規定。 Google Cloud 可透過 Assured Workloads、機構政策服務和法規遵循資源中心等產品,協助您履行這些義務。

組織安全思維

以安全為重的組織思維,是成功採用及運作雲端服務的關鍵。這種思維應深植於貴機構的文化中,並反映在實務做法上,而這些做法應以先前所述的核心安全原則為依據。

組織安全思維強調在系統設計期間考量安全性、假設零信任,以及在整個開發過程中整合安全功能。抱持這種心態時,您也會主動思考網路防禦措施、安全地使用 AI 和將 AI 用於安全防護,並考量法規、隱私權和法規遵循要求。貴機構可以秉持這些原則,培養以安全為優先的文化,主動防範威脅、保護重要資產,並確保負責任地使用技術。

雲端安全重點領域

本節說明規劃、導入及管理應用程式、系統和資料安全時,應著重的領域。這個支柱的每個原則都包含與上述一或多個重點領域相關的建議。在本文的其餘部分,建議會指定對應的安全重點領域,進一步提供清楚的說明和情境。

對焦區域 活動和元件 相關 Google Cloud 產品、功能和解決方案
基礎架構安全性
  • 確保網路基礎架構安全無虞。
  • 加密傳輸中的資料和靜態資料。
  • 控管流量。
  • 保護 IaaS 和 PaaS 服務。
  • 防範未經授權的存取行為。
身分與存取權管理
  • 使用驗證、授權和存取權控管機制。
  • 管理雲端身分。
  • 管理身分與存取權管理政策。
資料安全性
  • 安全地儲存資料。 Google Cloud
  • 控管資料存取權。
  • 探索及分類資料。
  • 設計必要的控制項,例如加密、存取權控管和資料遺失防護。
  • 保護靜態、傳輸中和使用中的資料。
AI 和機器學習安全性
  • 在 AI 和機器學習基礎架構和管道的不同層級套用安全控管措施。
  • 確保模型安全。
資安營運 (SecOps)
  • 採用現代化 SecOps 平台和做法,有效管理事件、偵測威脅及制定應變程序。
  • 持續監控系統和應用程式,找出安全性事件。
應用程式安全防護
  • 保護應用程式,防範軟體漏洞和攻擊。
雲端管理、風險與法規遵循
  • 制定政策、程序和控管措施,有效且安全地管理雲端資源。
記錄、稽核和監控
  • 分析記錄檔,找出潛在威脅。
  • 追蹤及記錄系統活動,以利進行法規遵循和安全性分析。

貢獻者

作者:

其他貢獻者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