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頁面說明 Cloud Monitoring 會保留指標資料多久,以及收集資料與資料可供您查看之間的延遲時間。
配額和限制提供指標資料限制的其他資訊。
指標資料的保留時間
Cloud Monitoring 會取得指標資料,並在指標類型的時間序列中保留一段時間。這段時間長度會因指標類型而異,詳情請參閱「資料保留」一文。
在該期限結束時,Cloud Monitoring 會刪除過期的資料點。
當時間序列中的所有資料點都已過期時,Cloud Monitoring 會刪除該時間序列。已刪除的時間序列不會顯示在 Cloud Monitoring 圖表或 Monitoring API 的結果中。
指標資料的延遲時間
延遲是指 Cloud Monitoring 取樣指標與指標資料點顯示為時間序列資料之間的延遲時間。延遲時間取決於指標是來自 Google Cloud 服務還是使用者定義的指標:Google Cloud 指標:Google Cloud 指標清單:包含 Google Cloud 服務的指標類型。其中許多說明都包含以下類似的陳述式:「每 60 秒取樣一次。取樣完畢後,會有多達 240 秒的時間無法查看資料。」
陳述式中的值會因指標而異。這段示例陳述式表示 Cloud Monitoring 每分鐘會收集一項測量資料 (取樣間隔),但由於部分指標在公開前會經過額外處理,因此您可能需要額外時間 (延遲) 才能擷取這項指標的資料。在這個範例中,延遲時間最多可達 4 分鐘。因此,針對這項指標,記錄收集時間的時間戳記可能會延遲 4 分鐘。這項延遲時間不適用於使用者定義的指標。
- 使用者定義的指標:如果您將資料寫入使用者定義的指標 (包括自訂指標、OpenTelemetry 收集的指標、作業套件代理程式收集的應用程式指標,以及 Prometheus 指標),則這些指標的資料通常會在 3 到 7 秒內顯示,且可供查詢 (不含網路延遲)。
在某些情況下,您可能需要調整使用延遲指標的方式。例如:
使用用戶端程式庫擷取指標資料時,您可能需要在查詢間隔中使用偏移值,以便考量延遲時間。
使用指標來推動資源管理 (例如自動調度資源) 時,指標的延遲時間可能會影響自動調度資源的回應速度。舉例來說,部分 Pub/Sub 指標的延遲時間介於 2 到 4 分鐘之間。
使用快訊政策時,請注意延遲時間可能會影響以指標為基礎的快訊政策事件建立時間。舉例來說,如果監控的指標延遲時間最長為 180 秒,Cloud Monitoring 會在指標違反快訊政策條件後,最多 180 秒才建立事件。評估快訊政策時,Cloud Monitoring 會自動考量基礎指標的延遲時間 (如有)。